29歲,最近感覺自己什么都沒有,應該怎么辦呢?
最近我認為自己很孤單,愛人不親密,身邊也沒有親密的朋友,有很多想法想傾訴,可是不想打擾別人,也不想傳播負能量。因為婚姻不幸福都開始嫉妒別人,我本來以為自己工作生活都還可以,但是現(xiàn)在開始羨慕別人,然后嫉妒希望別人也跟我一樣不快樂,我覺得這種想法太可怕了。
有一段時間我甚至不看好朋友的朋友圈,只是希望她過上了我想要的那種努力工作、自由快樂的生活。很多情緒積壓在我心里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,我不想變得嫉妒,也不想不快樂,也不想太在意別人的想法,而且我開始覺得別人都比我命好,我知道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,但是我控制不了。我應該咋辦呢?

導師點評:
29歲,確實是體驗親密感,對抗孤獨感的時期。這個階段無法去發(fā)展、體驗親密關系的原因,并不完全來自于外界,更大的一部分是自我內(nèi)心的孤獨。從理論上來說,可能是早期的幾個階段任務沒有完成,造成停滯的結果。比如青春期期間的自我同一性未能很好地確立:關于我是誰?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?我是身份?這些問題對自我清晰明確的認知。
統(tǒng)一性的問題沒有解決的話,確實很難去體驗到親密的感覺,無論是人際關系還是婚姻親密關系都會出問題。所以,解決的根本之道其實還是在于自我的探索與成長。去更多地了解自我,了解那些隱秘在內(nèi)心深處的未能被滿足的需求,然后自己努力去滿足,在這個過程中,客觀地認識自我,確立自我的價值。
你說你會羨慕別人,嫉妒別人可以過上你想要的那種生活。那么你也可以思考一下,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?為了更接近這樣的生活,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樣的努力呢?意識到自己可以努力的部分,并去做,會給你帶來一些價值感和力量感,當你的內(nèi)心充實了之后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你比之前多了去發(fā)展親密的能力。因為親密關系的本質(zhì),不是兩個人互相依附,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同時,做一部分的融合。
而健康的融合,必然只能在自己的內(nèi)心有足夠的安全感的時候,才能發(fā)生,否則要么你吞沒對方,要么對方吞沒你,本質(zhì)上都不是真正的親密。
你說自己的想法都不對的,而事實上,你越抗拒,這些想法就會越來越多占據(jù)你的生活。想法、情緒其實沒有對錯,那些是自然而然的發(fā)生,我們?nèi)ソ蛹{,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付諸實施。比如我們嫉妒別人過上好的生活,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會去破壞他們的生活。而是說這種嫉妒的情緒可以讓你看見此時你的需要和渴望,那么用什么良性的方式去滿足這種需要和渴望呢?嫉妒就可以轉(zhuǎn)化為一種正向的力量。
所以不要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對,很糟糕,想法就是想法,沒有對錯,它們都是中立的。你也不需要去控制,只需要去看見。
很多時候,我們的問題來自于“想的太多,做得太少”。對你來說,去做點什么,是一個良方。
29歲,多么好的一個年紀,風華正茂,同時具備青春與成熟的力量。那么從你的實際生活中出發(fā),工作上,看看自己能不能做點什么,讓工作結果更好一點的;在婚姻關系上,看看自己能為對方做點什么,有助于你們的婚姻關系的;在人際關系上,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可以增進友誼的。
以及最重要的,在自身,有沒有什么可以讓自己覺得充實一點、有價值一點、開心一點的?這些都不需要做太多的改變,每一種上你只需先做一點點,力所能及的,不會讓你覺得有壓力的,然后過段時間看看自己的心境和體驗是否有發(fā)生小小的積極的變化。然后再繼續(xù)。
生活的美好,不是由某一個大事件、大改變帶來的,而是很多微小事物、體驗的積累。這才是“過日子”。